首頁 >> 公司資訊 >> 全球景點景區(qū)大全 >> Mr. Liu
春節(jié),是我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春節(jié),又叫過年。每當(dāng)節(jié)日來臨,我國漢族人民和許多少數(shù)民族都以各自的方式舉行盛大而饒有興趣的慶?;顒樱瑏須g度這一佳節(jié),而另一些少數(shù)民族則還有自己的傳統(tǒng)年節(jié),且時間、習(xí)俗各異。
漢族過春節(jié):從臘月初八開始,臘八粥的香味,最先使過年的氣氛在家家戶戶呈現(xiàn)出來。臘八粥的配制特別豐富:紅棗、栗子、薏仁米、花生、芝麻、核桃仁、松子、杏仁、雜豆瓣及五顏六色的各樣果脯,遠遠不止八種。親朋好友之間,還有互相饋贈臘八粥的習(xí)俗。另外,祖國南北在臘八粥的內(nèi)容中也有一些差異。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兒”,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據(jù)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供玉皇據(jù)以賞罰,于是,百姓們供上紅燭、糖瓜,企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據(jù)說七天以后大年三十晚上,他還要與眾神同來人間過年,屆時各家則舉行“接神”、“接灶”儀式。臘月二十四,為“掃房日”,此后家家戶戶煥然一新,各店鋪、百姓人家,新貼的春聯(lián)鮮艷奪目,顯示著家富人寧,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除夕這天,祭祖、接神、接灶、好不熱鬧。大家已不再勞作,游子們千里迢迢,也要趕回來,合家歡聚一堂。北方人包水餃,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征兆。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盡情娛樂。當(dāng)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四面八方鞭炮齊鳴,歡慶活動進入高潮。初一一大早,熱熱鬧鬧的拜年便拉開了序幕。
蒙古族的“白月”:蒙古族過春節(jié)叫“白月”,蒙古語稱“查干薩拉”。因為蒙古族風(fēng)俗尚白,以白色為純潔、吉祥、神圣的象征,所以把歲首正月稱為“白月”,白月元旦也被稱為“白節(jié)”。蒙古族也以農(nóng)歷正月初一作為“春節(jié)”,過春節(jié)分“送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清潔衛(wèi)生、打掃家室,到傍晚開始“祭火”。由長輩點九個小燈,將祭品投入旺火中燒,口誦贊詞,祝福家人幸福。蒙古人認為“火”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傳宗接代、興旺發(fā)達。臘月二十三以后,就準(zhǔn)備過春節(jié)“迎新”。家家戶戶準(zhǔn)備各色蒙古族風(fēng)味食品。年三十這一天最熱鬧,全家喜換新裝,歡聚一堂,上午上供祭佛,蒙古人家中都設(shè)有佛柜;晚上,開始祭祖先,在院外平曠之地,鋪好新氈,擺上酒、菜、肉,長輩口中高聲念誦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盅不斷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祖之后,全家上席,晚輩向長輩敬酒,為其送舊迎新。接下來便是通宵達旦舉家歡度。新春一到,便擺桌上席向老人、長輩跪拜敬酒。初一這天,不論男女,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問候“新年好”、“過年好”。并帶著哈達和酒到親戚家拜年。
藏族的“跳神會”:藏族人民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一般在漢族春節(jié)過后的幾天里。藏族隆重、盛大的“跳神會”就在除夕這天舉行。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祛邪降福。
侗族的“打同年”:能歌善舞的侗族人民過年期間,具有特色的群眾活動是“打同年”。這項活動,有些像漢族過年的“團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相拜會。龐大的“團拜”隊伍,載歌載舞到達一個村寨時,該村寨的婦女排成隊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作答。侗族民歌“耶堂”大多在春節(jié)期間演唱,是一種唱跳結(jié)合的集體歌舞,無樂器伴奏。“耶堂”節(jié)奏歡快、熱情奔放。屆時男女分隊,男隊手挽手圍成圈,歌時速度快捷,舞時搖手頓足,歌聲洪亮,雄渾有力;女隊同樣圍成圈歌舞,動作卻輕柔幽雅,聲調(diào)悠揚,明朗動聽。
基諾族的“特毛且”:“特毛且”是基諾族的傳統(tǒng)年節(jié),意為“過大年”,是基諾人最隆重節(jié)日。每年夏歷春節(jié)前后舉行,具體日期各寨不一,由各村社長老“卓巴”(寨父)、“卓生”(寨母)測定。屆時長老敲響其家獨有的大鼓,宣布新年開始,村社男女老幼便涌向長老家慶賀。家家戶戶端出提前釀好的米酒,擺上豐盛的食品,還要邀請附近村寨的親戚朋友前來歡度新年。當(dāng)天晚上,全寨人聚集于廣場,燃起篝火,有長老和歌手領(lǐng)唱史詩,其場面頗為壯觀。青年男女對歌歡舞,通宵達旦,興盡而散。
此外,還有土家族的“趕年”、壯族的“晚年”、水族的“端節(jié)”等等。各族人民雖以不同習(xí)俗歡度新年,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美好愿望:企盼來年幸福、吉祥、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