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井溝旅游風景區(qū),位于皖、鄂、贛三省交界處的安徽省宿松縣隘口鄉(xiāng)原龍王村境內(nèi),現(xiàn)已改名為九井溝村。屬大別山余脈,總面積36.72平方公里。這里既有峰峻石奇、峽谷幽深、水滴石穿的泉中九井和形神兼?zhèn)涞南膳〕亍⒘芾觳ü獾睦坠?、白練飛瀉的三疊瀑布,又有嘆為觀止的"石破天驚"、驚奇怪態(tài)的千年羅漢松,還有那至今尚無一人敢窺其顏、敢探其險的龍和大峽谷。
線路分類: [濕地湖河]
景點地點: 國內(nèi) 安徽省 安慶市
本站推薦:
九井溝
簡介
九井溝旅游風景區(qū),位于皖、鄂、贛三省交界處的安徽省宿松縣隘口鄉(xiāng)原龍王村境內(nèi),現(xiàn)已改名為九井溝村。屬大別山余脈,總面積36.72平方公里。這里既有峰峻石奇、峽谷幽深、水滴石穿的泉中九井和形神兼?zhèn)涞南膳〕?、淋漓波光的雷公潭、白練飛瀉的三疊瀑布,又有嘆為觀止的"石破天驚"、驚奇怪態(tài)的千年羅漢松,還有那至今尚無一人敢窺其顏、敢探其險的龍和大峽谷。
詳情
天然的大氧吧,險峻的峽谷、茂密的植被、幽靜的環(huán)境、古樸的村落,田園式的阡陌,"美比九寨"的 "九井溝" --一個回歸自然、盡享寧靜、探險獵奇的好去處。
西源九井是宿松古老的“宿松十景”之一,九井溝位于安徽省宿松縣西北部的深山古塢之中,河谷全長約二十華里,整條河溝呈帶狀。因沿河溝自上而下分布著九個深井(實際是“潭”)而得名. 起風景特色有瀑布、懸崖、怪石、特點為鬼斧神工的泉中石井。九井溝山清、地靜、水碧、瀑變、井深、崖峭,組合成罕見的自然景觀,是一處未開發(fā)的處女地。但在宋朝前就被發(fā)現(xiàn),宋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歷代文人墨客聞其景而到此游覽,并留有贊美的詩篇。 九井溝最其特色為水景、瀑布,宛如一道道銀河飛瀉而下。尤其是四井、六井、七井、九井飛瀑更是驚濤浪怒,山鳴谷應(yīng)。七井瀑布呈三疊式從高達兩百米的懸崖一直掛到七井下的潭中,若是雨后寬可達3米,為皖西南一帶不可多是的奇觀。安徽省旅游規(guī)劃設(shè)計院的專家在考察該處時稱此景絕不比廬山的三疊泉、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黃山的翡翠谷遜色。 目前,九井溝已被宿松縣委、縣政府列為旅游開發(fā)重點。不久的將來,神秘沉睡的九井溝將會以嶄新的風姿現(xiàn)在世人面前。該處1987年被公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發(fā)展歷史
九井溝座落在宿松縣西北邊緣的西源境內(nèi)。其溪水發(fā)源于西源與趾鳳交界的天柱峰上。這里山青、境幽、水碧、瀑瀉、巖險、崖峭、潭多、井深,形成天下罕見的自然景觀。在近三十華里的巨體山石板塊上,一溝溪水順山而下。由于飛流瀑布經(jīng)年不息的長期沖撞,自然開鑿出了九口深水潭——也即人們所謂的九井。在九井之一的三井中,曾發(fā)生過這樣一個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唐朝貞觀年間故事
唐朝貞觀年間,西源地區(qū)連續(xù)三年大旱,田地干裂、溪河斷流、草木枯死、莊稼絕收。人們紛紛棄家出走,一時間,該地區(qū)幾近斷了人煙。眼見此情此景,住在本地龍王廟附近的周氏惠澤、惠俊、惠圣三兄弟心如刀絞,痛苦萬分。經(jīng)過商議,他們決定,將不惜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為民請命。他們聽說,這幾年久旱不雨的主要原因是,主管水神的龍王老爺只顧自己尋歡作樂,而忘了天下人間的百姓苦難。他們將要親赴龍王居住的三井龍宮,求龍王濟世降雨。他們沐浴更衣、焚香祈禱,齋戒七日,于農(nóng)歷五月初五來到三井,義無反顧地步入干涸了的井底,探尋龍宮。霎時間,烏云鋪天蓋地,閃電撕裂長空,雷聲震耳欲聾,九井溝內(nèi),河水猛漲。緊接著,彎彎田下起了彎彎雨,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雨卻不淋過路之人。但周氏三兄弟這一去,卻永遠地踏上了不歸路。從此以后,這一地區(qū),風調(diào)雨順,物阜民豐,周氏兄弟舍己為民的品行,譽滿鄉(xiāng)里,有口皆碑。
宋代王安石贊譽
宋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王安石(1051---1053年)在舒州(潛山縣)任通判,聞知此事,深為周氏兄弟的精神所感動。于是他決定親往實地走訪憑吊。在他經(jīng)太湖、過楓香驛、穿梅墩、進入九井溝后,串農(nóng)戶,訪路人,問民情,察鄉(xiāng)俗。在三井周氏兄弟歸天處,他深情地仰天長嘆:“形體登仙去,精神萬古存。”據(jù)傳現(xiàn)在西源龍王村中的龍王廟里周氏三兄弟的三尊塑像還是王安石捐資雕修的哩!沿三井溯溪而上,王安石領(lǐng)略到了四井的幽邃、五井的神韻、六井的波光、七井的飛練………這次憑吊游歷,王安石曾即興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詞、文,只惜歲月滄桑,這難得的麗辭佳句大多已佚失,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九井》詩一首:沿崖涉澗三十里,高下犖確無人耕。捫蘿挽蔦到巖趾,仰見吹瀉何崢嶸。余聲投村欲風雨,來勢卷土猶溪坑。飛禽凌兢走駭獸,霜雪夏落雷冬鳴。野人往往見神物,鱗甲漠漠云隨行。我來立久無所得,空數(shù)石上菖蒲生。中官系龍投玉冊,小吏碟狗澆銀觥。地形偶爾截險怪,無意未必司陰晴。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常虛盈。誰能保此千秋后,天柱不折泉常傾。版權(quán)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zhuǎn)載必究!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英明領(lǐng)導(dǎo)下,九井溝正在慢慢地掀開其神秘的面紗。二OOO年五月,安徽省旅游規(guī)劃設(shè)計院的專家們實地考察之后,曾十分興奮地斷言,這里的自然景觀“超過黃山翡翠谷”,七井瀑布勝似廬山三疊泉。想必要不了多少時日,千余年前王安石縈繞于心的“天柱不折泉常傾”的問題,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社會主義中國,能圓滿解決,九井溝將會嬌媚俊秀地將自己的英容芳姿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