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歡迎,請登錄 傳真:0635-8336665 24H電話:0635-8681234

昭陵博物館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內,除李勃墓外,包括兩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繪畫展廳。除展出近年來發(fā)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陳列昭陵范圍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與墓志銘。因為這些碎石獨有的巨大書法藝術價值,這座博物館又被人稱為“昭陵碑林”。

線路分類: [博物館]

景點地點: 國內 陜西省 咸陽市

本站推薦:

景點詳細介紹

 

昭陵博物館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內,除李勃墓外,包括兩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繪畫展廳。除展出近年來發(fā)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陳列昭陵范圍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與墓志銘。因為這些碎石獨有的巨大書法藝術價值,這座博物館又被人稱為“昭陵碑林”。

博物館簡介

    始建于1538年(明嘉靖十七年),是明嘉靖帝為其父選陵址,后因朝中大臣維護封建機制,極力反對,中斷工程棄而未用。嘉靖三子穆宗皇帝因突病崩逝,未及營造陵墓,遣官選址天壽山陵區(qū),經反復審視,決定依舊址建陵。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明昭陵建筑規(guī)制有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平面布局嚴謹,施工精細,依山勢建有完整的排水系統(tǒng)。清乾隆年間對地面建筑有過拆大改小的修繕,原有建筑業(yè)已殘破不整。1985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十三陵特區(qū)辦事處依明代遺存基地對明昭陵進行了全面的復原性修建。于1990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目前,陵殿內陳列有祭陵的祭品及一帝三后的生平介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筑最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陵寢建筑。 昭陵博物館是中國陵墓博物館。在陜西省禮泉縣東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因山為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的陵墓。其陵園面積之大,陪葬墓之多,居歷代帝王陵墓之首。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昭陵博物館正式開放。

  昭陵博物館有出土文物陳列室、壁畫陳列室和兩座碑石陳列室。

主要文物

  該館館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實物資料。鄭仁泰、張士貴等墓出土的彩繪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李貞、安元壽等墓出土的唐三彩,雄渾斑爛,雍容華貴。李勣墓出土的“三梁進德冠”,是中國目前發(fā)現的最古的一頂進德冠。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態(tài)各異的胡俑和駱駝俑,反映了初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盛況,體現著初唐時期中國各民族的大融合。

  該館現存唐墓壁畫500平方米。李勣墓的《歌舞圖》 ,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極為珍貴的資料。

  “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陪葬墓前現存的40多通墓碑和已發(fā)掘墓葬的十幾合志石。其中有歐陽詢的《溫彥博碑》、褚遂良的《房玄齡碑》、唐高宗李治御制御書的《李勣碑》、王知敬的《李靖碑》、王行滿的《周護碑》、殷仲容的《馬周碑》、暢正的《程知節(jié)碑》,另有孔穎達碑座的刻字,尉遲敬德墓志蓋的“飛白書”都是稀世珍品。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陵墓。

  昭陵博物館內,除李勃墓外,包括兩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雕刻繪畫展廳。除展出近年來發(fā)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陳列昭陵范圍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與墓志銘。因為這些碎石獨有的巨大書法藝術價值,這座博物館又被人稱為“昭陵碑林”。

  第一陳列室這里展出的20通墓碑,包括歐陽詢所書的溫彥博碑,褚遂良所書的房玄齡碑,王知敬所書的李靖碑和尉遲敬德碑,趙模所書的高士廉碑,殷仲容所書的馬周碑,高正君所書的杜君綽碑等。初唐盛行楷書,最著名的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號稱“初唐四大家”,在這里可以看到他們的典范佳作。

  第二陳列室這里陳列的是近40多年來發(fā)現或重新出土的碑石和墓志銘。王行滿所書的周護碑,古樸遒勁;李玄植所書的李孟常碑,工整挺拔;還有一些無名氏所書的碑石,如吳廣碑,謹嚴敦厚;豆盧欽望碑,灑脫流暢。婉秀綽約的姜超碑原先只有半截,1974年昭陵博物館發(fā)掘出碑的另半截,使之合為全壁,一時傳為佳話。唐儉碑、唐嘉會碑則代表了盛唐書法的風格,從這些碑石上可以看出唐代書法從瘦硬向厚發(fā)展的過程。

  昭陵出土的墓志是第一流精品,志石巨大,雕鏤華麗,書法精美,字跡清晰,其中,最值得欣賞的是尉遲敬德墓志。它石色晶瑩,雕刻細膩,120厘米見方,是目前所見過的最大型的墓志。墓志蓋上題刻的是“飛白書”,這種書法,筆畫中絲絲露白,像用枯筆寫成的一樣,雄勁剛健,是至今發(fā)現的唐墓地中絕無僅有的一件。

  出土文物與繪畫展廳近幾十年來,昭陵陸續(xù)發(fā)掘了十幾座陪葬墓。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雖然它們早年曾被盜掘,但仍然從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壁畫、鎮(zhèn)墓獸、金銀器、銅鏡、陶俑等。

  三梁進德冠是迄今發(fā)現的唯一的唐冠,它與一柄寶劍均出土于李墓,估計是唐中宗為其平反昭雪后重新埋入的。

  出土文物中數量最多的是陶俑。這是一批最早的唐俑,人物形象逼真,造型姿態(tài)多樣,色彩明快鮮艷。這種彩繪釉陶俑的制作工藝也很獨特。它以瓷土作胎,焙燒成型后,施以鉛釉,然后再燒制而成。它們絕大多數要經過敷彩和描繪,所以叫彩繪釉陶俑。有的并貼有金箔,叫彩繪貼金釉陶俑。這種陶俑繼承和發(fā)展了漢魏以來彩繪陶器的制作工藝,并改進為加彩以后再用火燒,使彩繪不易脫落,所以成為唐三彩的前身。這種彩繪釉陶俑只流行于初唐,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因而更值得珍視。

  昭陵博物館內還保存一塊線刻唐太宗像碑。從圖像看,這位皇帝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眉目清秀,含威不露,李世民一把卷曲的絡腮胡子,眼眶深陷,鼻梁較高,皮膚白皙,相貌類似“胡人”。他的祖母獨孤氏是匈奴人,生母竇氏是鮮卑人,他是民族融合的產兒,在他身上出現這種遺傳特征倒是極有可能的。

陜西昭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40公里處禮泉縣煙霞鄉(xiāng)九山上。

唐太宗李世民(597~649)墓。陵園面積2萬公頃,周長60公里,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長孫無忌、程咬金、魏征、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齡、孔穎達、李靖、尉遲敬德、長樂公主、韋貴妃等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15人之墓。 昭陵依九嵕山峰,鑿山建陵,開創(chuàng)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為陵的先例。據說是因貞觀十年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舊唐書》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關于以山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著:“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為己有。今因九嵕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這里所說因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為了儉薄,不如說是為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虞世南上書唐太宗時就說過:“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用山岳雄偉形勢和防盜掘而已。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漢以來的座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潛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設計的。長安由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組成。宮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宮城之南,為百官衙署(即政治機構),外廓城從東南北三方拱衛(wèi)著皇城和宮城,是居民區(qū)。昭陵的陵寢居于陵園的最北部,相當于長安的宮城,可比擬皇宮內宮。在地下是玄宮,在地面上圍繞山頂堆成建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門。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據史書記載,昭陵玄宮建筑在山腰南麓,穿鑿而成。初建時駕設棧道,棧道長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宮,而棧道并未拆除,就在棧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宮人居住,象對待活人一樣對待皇后,待太宗葬畢,方拆除棧道,使陵與外界隔絕。玄宮深75丈,石門五道,中間為正寢,是停放棺槨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著許多石函,里面裝著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二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鉚住。據《舊五代史.溫韜傳》載,“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華麗的宮殿,蒼松翠柏,巨槐長楊。杜甫在《重經昭陵》詩中說:“靈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云飛。”在主峰地宮山之南面,是內城正門朱雀門,朱雀門之內有獻殿,是朝拜祭獻用的地方,與門闕距離很近,整個遺址約10米見方,加門闕南面約20米見方的場地,仍然是一個狹小的遺址。在這里曾出土殘鴟尾一件,經復原后高1.5米,寬0.6米,長11米,以此件的高度來推想,獻殿的屋脊,其高應在10米以上,應該是重檐九間,才能合于比例。門闕之間約5米,恰在獻殿正中。由此可推想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所有這樣的殿宇樓閣構成的建筑整體,又是多么宏偉。獻殿南面過20米的場地,是橫向的一條深溝,可證這里不可能有別的石刻,也不可能再有別的建筑物。九嵕山屬石灰?guī)r質,長期遭受高空風雨的剝蝕,山洪沖刷,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不僅山陵建筑無存,就連原有的山勢形體亦改變了不少。但仍可略辨當年陵寢構造遺留之痕跡:山勢外形逞馬鞍形(當地俗稱筆架山),南面山體兩側巖層伸出,呈簸箕形狀;山腰殘存有窯洞、窟窿等痕跡,可能與當年棧道建筑有關。根據文獻記載,昭陵建筑時,在南面山腰鑿深75丈為地宮,墓道前后有石門5重;墓室內設東西兩廂,列置許多石函,內裝隨葬品。五代軍閥溫韜盜掘昭陵記載有“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這都可想象這個“山下宮殿” 內部寢殿層層竅深和宏麗的情景。

  當時地宮外面還有許多木構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宮前面四周山勢陡峭凸凹不平,往來不便,又“緣山傍巖架梁為棧道,懸絕百仍,繞山二百三十步,始達元宮門”。用棧道連結上下左右,通達地宮的道路。但山上棧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須左右回繞旋轉,這從杜甫所寫的《重經昭陵》“陵寢盤空曲”詩句中得到證明。雖然前人的這些記載未必絕對可靠,但從中卻可看出其規(guī)模的富麗堂皇和工程繁難的程度。昭陵四周當時建筑,根據宋敏求《長安志圖》記載:“以九嵕山山峰下的寢宮為中心點,四周回繞墻垣,四隅建立樓閣,北為玄武門,南為朱雀門,周圍12里”。

  在主峰地宮山之北面,是內城的北門玄武門,設置有祭壇,緊依九嵕山北麓,南高北低,以五層臺階地組成,愈往北伸張愈寬,平而略呈梯形,在南三臺地上有寢殿,東西廡房,闕樓及門庭,中間龍尾道通寢殿,是昭陵特有的建筑群。在司馬門內列置了十四國君長的石刻像:突厥的頡利、 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爾、李思摩、吐蕃松贊干布,高昌、焉耆、于闐諸王,薛延陀、吐谷渾的首領,新羅王金德真,林邑王范頭黎,婆羅門帝那優(yōu)帝阿那順等。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貞觀時期國內各民族大團結、唐對西域的開拓以及與鄰邦關系的盛況。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壞,今可見者有七個題名像座,幾軀殘體和幾件殘頭像塊。前人曾說這些石像,“高逾常形,皆深眼大鼻,弓刀雜佩,壯哉,異觀矣!”從發(fā)現的殘體來看,石像高不過六尺,連座約9尺許,并未超過常形,頭像殘塊可以看出確有深眼高鼻者,有滿頭卷發(fā)者,有辮發(fā)纏于頭者,有頭發(fā)中間分縫向后梳攏者,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有戴兜鍪者,但未見有弓刀雜佩者。服裝有翻領和偏襟兩種,其余則不能確知。僅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這些石刻像也應屬于寫實之作。

  在祭壇東西兩廡房內置有6匹石刻駿馬浮雕像,馳名中外,曾有詩云:“秦王鐵騎取天下,六駿功高畫亦優(yōu)。”這是李世民自己選定的題材。他在隋亡以后,為統(tǒng)一割據的局面,鞏固唐王朝新建的政權,南征北戰(zhàn),馳騁疆場,他騎過的六匹馬,聯(lián)系他的戰(zhàn)叻。據說當時擔任營山陵使、工部尚書、著名工藝家、美術家閻立德起圖樣,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鐫而成的。這六具石雕駿馬是在平面上起圖樣,雕刻人馬形狀的半面及細部,并使高肉突起,稱之浮雕,也叫“高肉雕”。每邊三具,皆背靠后檐墻而立。據記載,原石在每塊上角有歐陽詢書太宗自撰的馬贊詩,隨后另有殷仲容隸書刻于座上,這些今俱不可見,原詩收入《全唐文》中。六駿的名為“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馬咼”、“白蹄烏”?,F存西安市博物館,其中“颯露紫”、“拳毛馬咼”二駿,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于1914年被盜運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昭陵六駿刻于貞觀十年,各高2.5米,橫寬3米,皆為青石浮雕,姿態(tài)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威武雄壯,造型栩栩如生,顯示了我國唐代雕刻藝術的成就。在“颯露紫”中表現了唐太宗在與王世充作戰(zhàn)時為流矢所中,丘行恭進前為他拔箭那種親切形象。昭陵的這些石刻在品類、造型及題材上,既不取生前儀衛(wèi)之形,也不用祥瑞、辟邪之意,獨具一格,所有石刻都是寫實,富有政治意義的不同凡響之作。

  昭陵的寢宮,是供奉墓主飲食起居的地方,起初建筑在陵墓旁邊的山上,后因供水困難,移到山下,稱“陵下宮”,在山陵的西南腳下,與南面的朱雀門大致在一條線上,后因山火焚毀,就移于封內的西南方的瑤臺寺,距陵18里。據瑤臺寺遺址出土的題刻殘石看,晚唐時期與建陵同祭于此。這里是守陵宮女住宿之處,不但是皇帝謁陵、公卿巡陵必到之處,也是春秋祭、朔望祭、節(jié)日祭、日進食、朝夕祭之處,不是宮人供養(yǎng)如常制之處。

  昭陵還分布有功臣貴戚等陪葬墓167座, 已知墓主姓名的有57座,形成一個龐大的陵園。這是援引漢代的制度,唐代從獻陵開始。起初只限于賜葬,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隨后允許申請陪葬,漸次擴到子孫亦可從葬陪陵。據昭陵有碑及出土墓志記載:陪葬者或享受國葬,喪葬所需概由官府;或官為立碑;或贈米粟布帛;或賜衣物;或給羽葆鼓吹等。還有預賜塋地,以便生前就修造墳墓。也有為紀念戰(zhàn)功而起冢者,如李靖墓起冢象陰山、積石山;李績(徐懋功)墓起冢象陰山、鐵山、烏德犍山(即郁都斤山);阿史那社爾墓起冢象蔥山;李思摩起冢象白道山等。再還有皇帝親為撰書碑文者:如魏征碑為唐太宗撰書;李勛碑為高宗撰書,更足以說明他們所受的寵榮。陪葬墓的石刻也極為精美,溫顏博墓前的石人,魏征墓碑首的蟠桃花飾、尉遲敬德墓志十二生肖圖案和石槨的仕女線刻圖等,皆為當時藝術精品。從墓內還發(fā)現大量的精致的工藝品,例如李績墓中出土的“三梁進德冠”,花飾俊美,據說唐太宗親自設計了三頂,賜予最有功之臣,李勛得了一頂。眾多陪葬墓襯托了陵園的宏偉氣勢,加之各墓之前又多有石人、石羊、石虎、石望柱、石碑之屬,更能點綴陵園繁華景象。同時也反映了唐太宗時君臣之間‘義深舟楫”的關系。有“榮辱與共,生死不忘”之意。唐太宗能與功臣“相依為命”,既不濫殺功臣,且妥善安置,使能保持晚節(jié),死后還能安葬在一起,這種做法在帝王中實屬罕見。

  昭陵地面建筑雖被毀壞了,又屢遭戰(zhàn)亂的破壞,但陵園遍布著豐富的古跡和文物,還藏有大量的古代美術工藝品及其他文物,有待發(fā)現。昭陵博物館里展示了許多墓碑和墓志,保存了大量的有關唐代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史料,為我們展示了初唐書法藝術的高度水平。

沈陽昭陵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樂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guī)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園內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蕩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代園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后歷經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現現在的規(guī)模。陵寢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寢”的陵寢原則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個部分組成,其主體建筑都建在中軸線上,兩側對稱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

  昭陵全陵占地18萬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為:前部,從下馬碑到正紅門,包括華表、石獅、石牌坊、更衣廳、宰牲廳;中部,從正紅門到方城,包括華表、石象生、碑樓和祭祀用房;后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寶城,這是陵寢的主體。

  方城正門稱為隆恩門,上有門樓。方城四角有角樓。方城內有隆恩殿、東西配殿、東西晾果房和焚帛亭。隆恩殿后面有二柱門、石五供和券洞門,券洞頂端是大明樓。方城之后是月牙城和寶城,在寶城中心,上為寶頂,下為地宮。寶城后面是隆業(yè)山,登山俯視,陵園風光可盡收眼底。

  昭陵前部在繚墻外,參道兩側有華表、石獅、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樓。牌樓是前部主體建筑,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層,雕刻得玲瓏剔透,精美無雙,為罕見的藝術珍品。游罷牌樓,即可至正紅門,這是游中部的開始。正紅門為繚墻的正南門,層樓高聳,十分莊嚴,而其兩翼所裝飾的五色琉璃蟠龍壁,因造形生動,更引人注目。正紅門內的參道兩旁,有華表、石獸和大望柱,它們兩兩相對。既整飭又肅穆。石獸中最值得欣賞的是"大白"和"小白"。這兩匹石馬形象逼真,栩栩若生,據說是以墓主生前最愛騎的兩匹駿馬為原型雕琢而成。欣賞罷石馬,即可至碑亭。碑亭與正紅門相對,為頌揚墓主而建,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里面所豎碑稱"昭陵神功圣德碑"。

  出碑亭即至隆恩門。隆恩門是方城的正南門,與碑亭相對。方城為后部,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繚墻,仿佛是城中之城。游方城先要游隆恩殿。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門,后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眾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巖臺階為底座,以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為屋頂,再加上畫棟雕梁、金匾紅墻,故又顯得異常華麗。隆恩殿后經過明樓,即可至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為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安置著墓主夫婦的棺槨和陪葬品。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huán)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

  民國十六年五月(1927年),以陵寢為中心辟為“北陵公園”,如今占地面積332萬平方米。其總體規(guī)劃是以陵寢為中心,分陵寢、陵前和陵后三部分。園內的自然景觀千姿百態(tài),五彩繽紛,其中芳秀園是北陵公園的園中園,總面積4萬平方米,種植了近200種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初春櫻花盛開,滿園飄香;盛夏荷花競放,柳浪聞鶯;深秋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蒼松挺拔??v觀整個園林,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奇花異石,小橋流水,頗有江南之秀。園內建筑與景觀巧妙結合,用中國傳統(tǒng)園林建筑藝術將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天然畫卷,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來此參觀。北陵公園擁有30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蕩漾,柳岸成蔭,乘坐腳踏船、快艇觀光游玩,泛舟湖上,別有一番情趣?,F在北陵公園已是聞名中外的旅游景區(qū)。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觀罷隆恩殿,經過明樓,即可至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為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其下即地宮,安置著墓主夫婦的棺槨和陪葬品。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huán)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F在昭陵已辟為北陵公園。

  昭陵的另一特色是漫漫數里的古松群。現存古松二千余棵,松齡達三百多年,搖曳挺拔,參天敝日。這些蒼翠的陵松在金瓦紅墻中構成昭陵又一壯麗景觀,其中的“神樹”、“鳳凰樹”、“夫妻樹”、“姐妹樹”、“龜樹”等更是別具特色。

  沈陽昭陵古老的歷史、神秘的皇陵、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觀,成為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為之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的瀏覽勝地,亦成為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了解沈陽的窗口。

西安唐昭陵墓園

  陜西唐昭陵永久墓園有限責任公司座落在世界上最大皇家墓園的唐昭陵永久墓園,位于陜西省禮泉縣煙霞鎮(zhèn)北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南端。始建于2006年,2010年基本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設。其墓園已經形成面積近200余畝規(guī)格不同的24個區(qū),每個墓位都鋪設高檔花崗巖墓基,園區(qū)按照唐文化風格建筑綠化布局。其品位檔次完全呈現盛唐時期的皇家墓園。

  唐昭陵墓園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皇家墓園,這里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堪稱天下第一風水寶地,是安葬故人的理想墓地。其地勢座北朝南,陽光普照飽滿,南來暖氣聚止,北來寒流可抵擋,且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兩道山梁,遠處有泔河、涇河、渭河三條大河,近處有山間的龍脈活水。唐昭陵所處的九嵕(zong)山,位于黃土高原上的子午嶺“龍頭”處,于陜西黃陵的黃帝陵在同一條“龍脈”上。唐昭陵墓園緊挨唐昭陵九嵕山主峰,處于承接"龍氣"的位置上,周圍峰巒墩阜、攢簇聚會、蔥綠雅靜、藏風聚氣,可謂是山清水秀、龍虎纏繞的風水寶地,該墓園距離被尊稱為“圣陵之地”的唐王李世民陵墓昭陵5公里,距離西安市50公里,距咸陽市區(qū)35公里,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20公里。福(州)銀(川)高速、西安咸陽機場高速、312國道、關中環(huán)線、唐昭陵旅游大道、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西安客運專線、鄭西客運專線、西平線、包西線等在墓園附近形成了極為便捷的航空、鐵路、公路交通立體網絡。唐昭陵墓園總體設計規(guī)劃面積3000余畝,開發(fā)建設分為三期,一期開發(fā)建設面積200畝。設計規(guī)劃理念以夢回大唐為背景,建設方案以仿唐風格為基調,墓園文化以盛唐歷史為主線,竭力呈現盛唐時期的龍脈氣勢。懷恩殿、靈鶴樓、神道、龍善塔等主體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及山丘、迭水瀑布、石橋、浮雕、亭閣、榭樓、觀音雕像等景觀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特色鮮明景色優(yōu)美的圖畫;園區(qū)的電瓶車道路、高爾夫球場、停車場、游憩區(qū)、觀賞區(qū)等配套設施,成為墓園一道亮麗的風景;豪華的商務接待車輛,細致獨特的人性化服務獨具盛唐特色的殯葬氣息等,讓墓園成為慰籍盡孝的理想之地;壯觀獨特的浮雕、蔥郁別致的綠化、景致深遠的意境、寓含哲理的典故、是墓園盡顯皇陵之氣,肅穆而莊靜;綠意盎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設施超前的智能化管理,一流而高端的品質服務,讓時代文化的墓園盡情綻放。

  唐昭陵墓園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集觀光旅游及悼念親人于一體的大型園林式墓園?,F代文化與唐文化交相輝映,并成為唐昭陵旅游區(qū)一道亮麗的景觀;故人長眠于此沐浴著波瀾壯闊的大唐文化,使親朋好友在心靈上得到慰籍。


北京十三陵中的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guī)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qū)正式開放的旅游景點之一。 自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十五日,明神宗下詔在大峪山建陵,聲勢浩大的地面建筑工程就開始了。工部尚書朱衡被委任總督山陵事務,工部左侍郎趙錦負責督催木石,工部右侍郎熊汝達和內宮監(jiān)太監(jiān)周宣等在工所提督施工。另外還有錦衣衛(wèi)左都督朱希孝、僉書楊俊卿等在現場往來監(jiān)工。 工程進展十分迅速,僅僅一年時間,昭陵的工程就全部結束。為此,神宗特賜工部尚書朱衡等人銀幣若干,還恩準侍朗熊汝達一子入國子監(jiān)讀書。 但好事多磨,由于施工不細,才過了一年的時間,陵園建筑便出現了地基沉陷的問題。萬歷二年(1574年)七月,昭陵神宮監(jiān)官陶金等上奏說:“六月以來,陰雨二日,本陵棱恩門里外磚石沉陷。”工部主事王淑陵奉旨查看,回來后與陶金反映一致。并說棱恩殿、明樓、寶城等緊要處沒有損傷。于是,工部又向神宗反映,陵寢重地,鼎建未及一年便出現事故,內外經管官員都應究治。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輔臣張居正也引湖北顯陵殿閣滲漏,降罰經管官員的事例,要求對此進行查處。為此,神宗對王淑陵的回奏進行了批評,說陵寢重地,怎能說沉陷處不緊要?并決定對欺慢誤事,造作不精的提督工程太監(jiān)周宣、左監(jiān)丞郭全革恩一等,管工主事易可義、員外郎石漢降俸一級,官匠王宣等下法司提問。

  事情還沒處理完,工科給事中吳文佳又對神宗說:“棱恩門、殿等處沉陷甚多,至于寶城磚石翻塌損傷,更為可慮。”神宗隨即命工部侍郎陳一松、給事中胡汝欽再去陵園察勘?;貋砗髨蠓Q:陵園沉陷嚴重,棱恩殿丹陛、方墻等處都有程度不同的沉陷、閃動,與陶金、王淑陵所奏相差懸殊。神宗覽奏十分生氣,馬上命都察院會同工部對肇事人員進行參處。這次處罰比上次更為嚴厲,周宣、郭全各降三級,革去管事職務;熊汝達已致仕,著冠帶閑住,恩蔭罷革;易可義、石漢各降三級,調外任;等法司從重問擬;朱衡著以尚書致仕;楊俊卿等監(jiān)工人員四人各降一級,郭元相奪俸半年;馬錄等法司提問。

  陶金、王淑陵因報告的時間與陳、胡二人察看的時間相差一月,其間大雨連綿,沉陷陸續(xù)增多,免以虛報處罰。

  由于昭陵棱恩門、棱恩殿、垣墻等處嚴重沉陷,萬歷三年(1575年)正月,神宗不得不委派工部左侍郎陳一松等提督再修昭陵。七月,陵工告竣。 由于昭陵多次興工,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第一次興工(指地面建筑),萬歷元年十月工部盤查營建所用錢糧數,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計用庫銀390932兩,還不包括其中神木等三廠的木植用銀、大通橋廠的白城磚用銀、大石窩等廠舊石料的折銀及戶、兵二部雇抵班軍工食行糧等用銀。萬歷元年十二月,巡視廠庫工科給事中梁式等查盤營建昭陵所用錢糧數,除工部上述實用銀外,又有戶、兵二部銀110119兩,總計用銀50105O兩有奇。其中;營繕司用銀204422兩,虞衡司13145兩,都水司118854兩,屯田司164628兩。 第二次接修用銀數,文獻中沒有明確記載。但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前后兩次修建共用銀150余萬兩。這還不算嘉靖時營建玄宮的費用。如算上嘉靖年間營陵的費用,其總用度至少在200萬兩以上,幾乎相當于隆慶時一年的財政總收入(隆慶年間歲入約230余萬兩)。由于營建昭陵需要龐大的錢糧開支,工部庫銀匱乏到了極點。萬歷二年八月修繕涿州橋,工部拿不出銀兩,兵部派不出軍匠,不得不由輔臣張居正請求萬歷皇帝懇請母親解囊捐銀,雇工修建。

  陵園建筑的特點與修復開放

  (一)十三陵中首創(chuàng)“啞巴院”之制

  昭陵的陵寢制度在十三陵中屬中等規(guī)模。其神道的設置,從長陵神道七空橋北向西分出,長約2公里。途中建有五空、單空石橋各一座。近陵處建碑亭一座,亭后建并列單空石橋三座。陵宮建筑,朝向為南偏東38度,占地約3.46萬平方米。其總體布局亦呈前方后圓之形,寶城前設兩進院落,方城下甬道作直通前后的方式,以及棱恩殿、配殿為五間,棱恩門為三間的規(guī)制均如泰、康諸陵制度。 昭陵的最大特點,是率先形成了完備的“啞巴院”制度。明朝的帝陵從獻陵到康陵前后六陵。寶城內的封土都是從寶城內環(huán)形排水溝以內開始夯筑“寶山”(墓冢)的,其形狀呈自然隆起之態(tài)?!恫缴剿洝酚浿疄?ldquo;甬道平,寶城小,冢半填”。昭陵則不同,寶城內的封土填得特別滿,幾乎與寶城墻等高,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磚墻攔擋封土, 并與方城兩側的寶城墻內壁相接,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月牙形院落,人們俗稱為“啞巴院”,并稱院外月牙形的墻體為“月牙城”。

  寶城封土的排水系統(tǒng)也十分講究。寶城為前低后高形式,城內的封土則是中高外低。寶城的內側設磚墁凹形水槽,左右兩側稍前處又各設方井兩眼,井上覆蓋鑿有漏水孔的水蓖子,井下有暗溝前通啞巴院內的兩側排水孔道。每當大雨降后,城內雨水能順利地從啞巴院兩側的排水暗溝排出,有效地保證了玄宮上面封土的干燥。

  方城后的琉璃影壁也改泰、康等陵依墻而建的方式,為一半嵌入墻體之內的隨墻而建的方式。

  昭陵的寶城與泰、康等陵寶城模式相比較,顯得更加精致壯觀。那么,為什么昭陵會采用這種“啞巴院”的形制呢?這還要從昭陵寶城培土一事談起。據《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歷九年(1581年)五月十五日,工部上一道奏章。說:“永陵寶城黃土,自嘉靖十八年以來,至今四十二年,不為不久,乃十分尚虧其八。”還提出六條意見請神宗批答。神宗覽奏后下旨說:“皇祖寶城培土如何四十余年尚未完?就這工程重大,若用陵軍、班軍未免耽延時月,終無完局,依擬通行雇募,刻期報完。”又說:“朕前恭陵寢,見昭陵寶城亦欠高厚, 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著一體加培,俱不許茍且了事。”這樣一來,永、昭二陵寶城的黃土同時加培,大臣們恐落下“茍且了事”的罪名,自然就按同一規(guī)制培筑了。這就是昭陵寶頂與永陵相同,卻與長、獻、景、泰等陵都不同的原因。由于封土的培高,冢前攔土墻、排水系統(tǒng)、照壁形式,與寶城、方城的關系都要重新考慮,于是形成了陵區(qū)內第一座“啞巴院”。這種形制由于冢前攔土墻的大幅度增高,不僅可以滿足以永陵位模式在寶城內填滿黃土的需要,而且方城下的甬道和寶城內通向明樓的左右轉向礓 也可以繼續(xù)使用,而不致被封土掩埋。這種月牙城、啞巴院的方式為后來的慶、德二陵所沿用。

  也許有人會問,昭陵的月牙城、啞巴院會不會是原設計就是這樣,是原來擬定好的創(chuàng)新之舉呢?

  從昭陵營建的歷史背景看,不會是這樣的。因為從整個陵寢建筑的規(guī)制看,昭陵是按泰、康等陵形制建造的。而且昭陵營建時,正是明代中葉著名政治家張居正執(zhí)政期間。張居正受孝定皇太后李氏之托,輔佐年幼的神宗皇帝,正身體力行以務實的精神銳意改變時弊,他雖對先帝陵寢的建造態(tài)度也十分認真,但卻絕不會將精力花在陵制的創(chuàng)新上。因為這樣的創(chuàng)新只會增加陵工的工程量,加大用度,而當時張居正卻是千方百計在考慮著如何開源節(jié)流,從各個方面節(jié)省國家的財政支出。這點從神宗隆慶六年七月諭工部尚書朱衡的內容也可看出。神宗的諭說,昭陵的營建“固不可因陋就簡,以天下而儉其親,亦不宜浪費糜財,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飾文而鮮實……”可見,昭陵“啞巴院”是在一個偶然因素影響下形成的。

  (二)陵園的殘壞與修復開放

  明朝滅亡后,昭陵先后遭到兩次破壞。公元1644年,戰(zhàn)亂中明樓遭火焚;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大雨滂沱,列顛交加,陵恩殿和兩廡配殿又遭雷擊起火,陵卒拼命撲救,只救下了兩廡配殿,陵恩殿被徹底燒毀。隨著歲月的推移,到了乾隆年間,兩廡配殿和陵恩門又相繼殘壞。

  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為緩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從遺址分析,當時修葺的項目只有明樓、棱恩門、棱恩殿三項工程。這次重修,雖然使陵園制度稍趨完備,但卻改變了原有建筑的規(guī)制。

  明樓的斗拱,依明朝制度各陵均為上檐單翹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卻變成了上下檐均為單翹單昂五踩斗拱。明樓內還增加了條石券頂。 恩門、棱恩殿雖然重建時間數沒有大的變動,但都縮小了尺度。棱恩殿,原制面闊五間(30.38米),進深四間(16.77米);清代重建后,面闊間數沒有改變,尺度卻縮小為23.3米。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進深改為三間,尺度縮小為11.92米。棱恩門,原為面闊三間(18.44米),進深二間(8.04米);清代重建后面闊縮小為12.52米,進深縮小為6.77米。陵內的兩廡配殿和陵前的神功圣德碑亭不僅沒有重建,而且殘垣斷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圍舊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墻。此后,長達200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修繕。昔日壯麗的陵園建筑滿目凄涼,只剩下殘壞的明樓和陵墻了。

  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利用,開辟新的旅游景點,豐富旅游內容,經有關部門批準,十三陵特區(qū)從1985年6月開始籌備昭陵的復原修繕工程,1987年4月正式動工。修繕的主要工程有:明樓木架結構和瓦飾的更換,棱恩殿、棱恩門、兩廡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廚、神庫的復原修建等。1990年8月,完成了宰牲亭、神廚、神庫以外的全部工程,9月1日,做為旅游景點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宰牲亭、神廚、神庫也相繼竣工。按《昌平山水記》:“十三陵各有宰牲亭,在陵恩門之左,西向,廳五間,廂各三間,亭一座,有血池。外有周垣黃瓦,惟長陵止一亭,無廳廂。”遺址清理的情況表明,昭陵宰牲亭、神廚、神庫的規(guī)制與文獻記載一致。其中,廳五間即神廚正房,廂即神庫?!洞竺鲿洹酚浾蚜暌郧案髁晟駧?ldquo;或二座,或以左”,昭陵則為兩座。重修后的昭陵建筑宏偉,金碧輝煌,版權所有山東聊城聊之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轉載必究!具有陵制完整的特點。棱恩殿內還舉辦有“明昭陵秋季復原陳列”,

  昭陵石橋與新復建的神功圣德碑亭再現了明代秋祭時殿內供品豐潔、樂器齊備的隆重場面。左右配殿分別有“明昭陵帝后史料陳列”和“明代皇族墓葬史料陳列”介紹埋葬在昭陵內的隆慶皇帝和孝懿、孝安、孝定三皇后的有關情況,以及明代親王、妃嬪的墓葬規(guī)制。

  

山東·江北水城 運河故都·聊城 m.xb711.cn

聊城旅游 聊城旅行社 聊之旅 聊之旅旅行社 江北水城 江北水城旅 江北水城旅行社 聊城景點 聊城特產 聊城導游 聊城機票 聊城酒店 聊城租車 聊城會議 聊城特價機票 聊城特惠酒店 聊城高級導游 全國優(yōu)秀導游員 聊城旅游網 江北水城旅游網 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實踐基地.